白衣执甲 守护生命——记献血服务科八组
献血服务科八组,连续4年是献血服务科采量第一名。谈到为什么成绩这么好,组长刘平平干脆利落地说道:“我们就是用的笨办法,出车早,回来晚。选地商量着来,每天也会为了选择要去的地方发愁,献血车去的次数多的地方,我们等几天再去,平时注重服务和专业技术提升。”换位思考,让他们热情对待每一位献血者,技术精湛,让他们会经常收获献血者的点赞。

他们的日常是披星戴月、风雨无阻,冬季从早上八点半上班到晚上八点下班,一干就是十二个小时。夏季最晚则十一、二点下班,连续工作超过十四个小时。遇到团体献血常出发时满天星斗,归来已万家灯火。谈到八组的成员,刘平平说:“我们团队非常团结,什么都商量着来。缺一不可,每个人都特别努力。”八组成员相互理解,相互帮助。在组长的带头下,干劲十足。遇到献血的老朋友,他们会上门服务,把献血车开到村口,充分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。

随着组员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下陆续感染,最困难时只剩刘平平和石杨两人在岗,但大家在“阳康”后第一时间返岗,十分积极,毫无怨言。“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,今年的采血工作不太顺利,往年在年根的时候,外地务工人员都回到了家乡,能采60-70人,今年只能采到30-40人。”刘平平说。负责体检的她,会在寒风中走下献血车,在冰天雪地里坚持发放宣传册、做大家的思想工作。献血人数减少了,他们征询更仔细,由于疫情原因,会反复问及到“阳康”后有没有不舒服的症状等情况。82年的她,这时像一位老母亲一样。

耿鹏飞是献血服务八组的副组长,从事初筛岗已有10年时间。初筛主要是筛掉一部分短期内不适于献血的人。在采血困难,献血者不多的时候,他一样下车宣传动员。在疫情爆发的那段时间,仔细地向献血者解释说明,比如“阳康”多久适合献血等等。谈到努力工作的初衷,他兴奋地说“为多采点血嘛,保障临床需要。”

护士石杨为了不影响采血,撕开左手大拇指伤口上的胶布,只做简单处理就带上手套工作。“您献血后要多喝水、第一次献血也没什么、就这么简单的、没啥不舒服吧、有不舒服和我讲…”。她亲切地与献血者交流着。随着人们“阳康”之后,献血车开始变得忙碌,为保障临床用血,年轻的身躯下班之后回到家也会经常腰疼、腿疼。但她毫无怨言,她动情地说:“其他行业都停了,但采血工作也得有人做,疫情期间,也顾不上害怕,只想坚持工作,作为医务工作者,疫情面前,要做好本职工作,为社会尽一份力。”
罗爱芳是组里最年长的一位,70后,工作热情,见了献血者向亲人一样对待,面对比自己大的叫哥、姐,面对90后、00后耐心沟通。95后护士魏豪,是组里年龄最小的,早来、晚不回。工作积极,搬东西都是争着抢着,任劳任怨。初筛岗的王彩莉两个孩子虽小,丝毫不影响工作。
乘众人之智,则无不任也;用众人之力,则无不胜也。正是凭借着众人的智慧和力量,献血服务八组脱颖而出,采量领先,所有组员都为保障临床用血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着,为邯郸人民健康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。
|